據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,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(下稱“日工會”)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9年12月的機床訂單額比上年同月減少33.6%,降至899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55.98億元),連續15個月下滑。而2019全年也時隔3年后,上述數據首次低于上年。
報道稱,2019年的機床訂單額比上年減少32.3%,降至1.2297萬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765.79億元),這是自雷曼危機后,2009年(下降約7成)以來的最大降幅。
2019年初,日工會曾預測機床訂單額有望達到1.6萬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996.39億元),但去年春天出現的中美貿易摩擦,令汽車和其他制造業開始保留部分資本投資。
上述日媒稱,去年秋季后,這種低迷的態勢越發嚴重,2019年第四季度同比減少36.3%,跌幅比上一季度的降幅(觀察者網注:7-9月,同比減少35.1%)進一步擴大。
按金額計算,去年10-12月僅為2590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161.29億元),為2009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平。
而從12月的訂單構成來看,日本內需同比減少34.9%,為372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23.17億元);外需減少32.7%,為527億日元(約合人民幣32.82億元)。
訂單額減少四成、降至52億日元的牧野銑床制作所表示,“不管是日本國內還是中國,汽車和工程機械等一般機械領域的需求都很低迷。”
日工會預期2020年全年的訂單額約為1.2萬億日元左右。日工會會長飯村幸生表示,“期待今年上半年觸底,然后反轉”,作為拉動力寄予厚望的是半導體相關投資。
從事金屬加工的浜野制作所社長浜野慶一說,“如果景氣動向惡化,將討論推遲投資時間”。